优秀的孩子
都是父母“陪”出来的
提起国民才女武亦姝,想必各位家长都会忍不住赞叹!
16岁,曾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上,以2000首诗词储备量横扫百人团,三战三捷,最终一举夺冠;
18岁,参加高考,613分的好成绩位列上海考生第77名,考入清华大学,还是理科实验班。
其实,刚上小学时的武亦姝性格顽皮,不爱学习,成绩垫底,曾是班主任口中的“差生”。
父亲作为顶尖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,除了处理繁忙的工作,每天都会坚持下午四点半关掉手机,专心陪伴武亦姝学习。
在日复一日的耐心陪伴和教导中,武爸武妈探索出一套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,最终成就了如今备受瞩目的国民才女。
看过武爸的履历,曾有人直言:
“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,你的孩子也羡慕别人家爸妈会教育。”
武亦姝考入清华大学,既是意料之外,却又是情理之中。
也许会有人说,如此优秀的家庭条件和家长,根本没有可比性。
其实教育,不仅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,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。投入的主角,是家长;比拼的场所,在家庭。
无论你月薪3000还是3万,想要孩子优秀,就请多花时间陪孩子。
曾有人发现,高考状元的家庭教育基本都有这三个特征:
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,从小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;
父母及时表扬或督促孩子,让孩子发扬长处,弥补短处;
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,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,共同成长。
确实,最好的教育,就是“拼爹拼妈”。
优秀的孩子,一定是家长“陪”出来的,所有家长都要知道。
家长陪伴的五个“坑”
正在毁掉孩子的潜力
一位教育专家说过: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,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。
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,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。
陪伴,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。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,一边做自己的事情,就等于没有陪伴。
孩子需要的是“被看到”,而不是“被陪着”。
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,动不动就发脾气,对孩子又打又骂。
只看到孩子的差,看不到孩子的好,失去耐心的陪伴,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“毒药”。
有些家长很敷衍,不管孩子做什么,一句“好的”“知道了”就应付过去了。
对于3-12岁的孩子,家长参与度过低的陪伴,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说教并非教育,只是一种发泄,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。
家长总是说教,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。当家长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,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。
孩子并非机器,不是家长付出了爱与关心,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。
教育孩子,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。陪伴孩子,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。
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,家长陪在孩子身边,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,需要什么,害怕什么。
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,家长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。
优秀孩子都是“陪”出来的
最需要这五种高质量的陪伴
真正优质的陪伴,不在于时间的长短,而在于陪伴的质量。
陪伴孩子要“用心”,而不是“用力”。
用心关注,用心倾听,用心帮助,只有家长用心了,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
不要打击孩子,不要一味指责,不能高高在上,哪怕是自己的孩子,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。
真正的陪伴,是和孩子做朋友,我们都要放低姿态,互相尊重,彼此包容。
和孩子沟通时,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,讲明道理,切忌发火、给孩子贴标签。
有些道理家长都懂,但孩子未必就懂,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。
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,有孩子登上第一名,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。
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,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。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,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。
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,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。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,是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。
最优秀的家长,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,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,做好孩子的引路人。
从小学到中学,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,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,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,在这个转变中,家长的角色也至关重要。
无论您有多忙,以下这五件事不得不做:
面对陌生的同学环境,想要适应,真得需要一段时间,适应时间的长短则和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。
这个时候,家长要提防两种极端心态的产生:
一是经过漫长的暑假,心早就“飞”了,还会觉得初中学习会和小学学习一样简单,因此漫不经心;
二是对初中学习过于担心,生怕自己会落下。
前者需要家长的“醍醐灌顶”,强调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一定的难度,后者则需要家长更多的鼓励和信心的给予。
中考的考试范围、考试政策,不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,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,作为孩子的“大后方”,家长需要在这些方面花些时间和精力,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官方或教育类的网站。
参考往年的中考分数线,可以帮助孩子基本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,把每一步走得踏实。
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进入该校的高中部,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,因此要及早了解相关学校直升高中的选拔标准。
到底要符合怎样的条件,是按总成绩排名,对具体学科的成绩是否有要求,具体名额的分配又是怎样......这都是需要家长提前考虑的问题。
及早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,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。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,影响孩子的高中升学。从现在起,做到心中有数,随机应变。
需要强调的是,和老师沟通并不是为了以后“打小报告”或者“探听孩子底细”,家长要把这个态度摆正,不要给孩子留下随时受监视的感受。
尤其对寄宿生来说,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,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了如指掌必须通过老师这座桥梁。
这里的老师,除了班主任,还有各任课老师。毕竟中考是一个综合的选拔性考试,与老师沟通,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过度偏科,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,并且积极配合老师。
孩子到了初中阶段,已有了自己的想法,“不听话”那是家常便饭。
这个时候,家长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呵斥或者动手了,需要的是耐心和孩子讲道理。
能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,这个是关键期。家长不仅要做孩子的镜子,更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,多向优秀的家长取经,改变之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。
初中对孩子来说,是一个新的起点;对家长来说,更是万里长征的重要一步。要想下好这盘棋,必须把每一步都走好。
图文来源:网络。
宇恒君尊重原创,但本文引用的图片因条件限制,无法联系到原作者,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及时于本公众号留言或发消息告知。
2.明确了!江西2021年秋季启动高考改革!2024年进行新高考!
相关新闻